微缩场景人生如白驹过隙,光阴一去不复返。不少人感叹时间消逝之快,却又无力挽回。然而,在马来西亚有一位“重塑时间”的匠人,能让人回到记忆中美好的时光。EddiePutera,51岁,是一位摄影师,同时还是一位名度很高的微缩景观制作者。他的作品能唤起大多人对童年的回忆,不仅精致还十分戳人心。他在ins上拥有16万的粉丝,近期在国内也得到了一些关注。从20岁第次接触模型开始,Eddie便投入其中,甚至将其当做毕生的事业。
近30年的经验不仅赋予了他高超的制作技巧,还让他的作品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。他的一系列微型立体模型作品(简称微塑),能让人看到微观世界中的精致之美,感知微小世界中的小确幸!Eddie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原生活和岁月的痕迹,用他的话说:每一个作品,都在讲述一个故事。他曾经为一位客户制作了其爷爷曾经居住过的村庄,结果老爷爷一见到这个订制的场景后立即感动得流下了热泪……微缩景观中的一草一木,一房一物都是全手工制作。
每一个模型都需要数天乃至数周才可以完成。为了更好地体现细节,他常常要求助家人,让他们帮忙尽大努力去回忆那些细节。Putera制作的模型大多是小镇或者乡间小路的场景,他擅长将民居、机械等元素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,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破败感。
同时,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,他更是擅长用光影表现作品的意境。让它们看起来几乎能以假乱真。生活在繁杂的城市中的我们,多看看他的场景,能够给我们带来平时生活中没有的感受!Eddie在采访中表示,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他的灵感源泉。他现在也接受私人订制的作品,将老照片上的场景变成一座座微缩景观。这或许就是一种对过往郑重的纪念吧!免责声明:岱轩雕塑艺术平台发布的任何文本、图片、图形、音频和视频资料产权或版权均归属各自的创作者或业主。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
微缩场景不是说打算弄一个格纳库吗?现在通报一下进度——还没弄呢!很多粉丝想看iN自己做的模型,无奈生活所迫之前做的模型已经没有什么存留了,新的模型都在路上。对格纳库这个问题,之前讨论《有个格纳库是件很爽的事情!》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不断的收集素材了。昨天看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,是各个电影场景中的微缩模型场景的搭建,给大家分享一下吧:在很多电影中的场景是用微缩模型搭建的。
这样一来可以还原已经失去并不存在的城市风貌。二来则可以对一些灾难片的特殊情结来制作还原效果。这些模型场景的搭建其实是模型的大用途。毕竟重建或炸毁一个城市往往对于拍摄电影来说往往成本就太高了。但看完这些图片后iN在想,我们似乎缺少的不是一个模型,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容纳模型的空间。
一间大房子、也可以是一个大的仓库、甚至说是一块空地。目前的想法——做一面墙吧。将一个墙面做成一个宏大一些的背景。当然了,后面的图片还是很有意思的,大家看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电影场景在里面。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
随着时间的深入,微缩摄影的坑我也越入越深,大家应该能看出来,单是微缩摄影,也有着不同的门类,目前国内外的微缩摄影,大多以日本摄影师田中达也的风格为主流,色调以明调为主,强调设计感和趣味性,多与生活相关的小物件产生联想。与商业和图库的结合更为紧密。而我目前更倾向的创作风格,会更注重画面真实光影的营造以及故事的表达,用电影布光的方式和构图来呈现我要表达的内容。为了削弱模型的塑料质感,增加真实感,通常会选择暗光(逆光和侧光为主)来表现。也在慢慢开始去导演一组故事,即系列组图的编辑创作。其实在去年拍完人工智能崛起,人类面临灭顶之灾这个主题之前。就有过系列的想法,但我一直觉得,太难了!宏大的主题,沉重的历史,该怎么用画面来表现?当时的我并没有信心,就暂时搁浅了。但,我们总待在自己摄影的安全区域内,也没什么意思对不?要玩就玩炸一点的。在上一个系列作品中,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,也锻炼了一些自己的手工能力,惊喜的发现,多年前残留的一点绘画功底,还没有完全熄灭。也给了自己相当大一部分的信心。